- 发布日期:2025-06-23 18:31 点击次数:158 这是我原创的第738篇文章
现在一提跨越阶层,很多人脑子里就蹦出俩字——做梦。
毕竟现实里,有人出生在罗马,有人出生在骡马。你吭哧吭哧卷了二十年,好不容易攒够首付,结果发现罗马人正躺在你买的房子里收租。
图片
但总有些人,真就靠一身腱子肉和脑子里的骚操作,硬生生从骡马赛道蹿进了罗马广场。
他们凭啥?
凭运气?
那彩票站门口天天蹲着的老哥第一个不服,他刮刮乐连中十包洗衣粉都没能改命,你跟我说运气?
凭学历?
隔壁985毕业的程序猿还在为35岁优化焦虑,楼下中专肄业的Tony老师已经靠直播剪头喜提库里南碎片。
凭努力?
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听了直摇头,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太阳,人家包工头见过凌晨四点的银行流水。
图片
说白了,跨越阶层这事儿,跟努力有关,但关系不大。
真正能改命的,是那些把努力当工具,而不是当信仰的人。
什么意思?
就是你得先搞明白,努力和驴拉磨的区别——驴以为自己一直在前进,其实只是原地转圈。
01
跨越阶层的第一要素,是信息差。
但信息差不是你知道的比别人多,而是你知道的东西能直接兑换成钱。
举个栗子,前几年有个卖课大师,天天在朋友圈发“月入十万的底层逻辑”,其实他自己连Excel求和都不会,但他知道怎么用信息差忽悠小白买单。
你说他low?
人家三年全款买了三套房。
要是再有个清华大学的头衔,那直接干穿大气层。
图片
再比如,某音上教人做剪辑的课程,内容全是百度能搜到的废话,但架不住有人愿意花998买个心理安慰。
信息差的本质,是认知税。
那些跨越阶层的人,要么是收税的,要么是逃税的,但绝不会是交税的。
怎么操作?
要么抢在别人前面挖到金矿,要么教会别人怎么挖矿然后卖铲子。
比如十年前搞跨境电商的,现在早就财务自由了;五年前教人做私域流量的,如今光收徒就能年入百万。还有同在教用AI的,机会可放在这里了,就看你敢不敢入坑。
但问题来了,金矿会挖空,铲子会过时,怎么办?
真正的高手,永远在找下一个信息差富矿。
比如现在,有人靠AI绘画接商单,有人靠大模型写小说,还有人专做“如何用AI搞钱”的付费社群。
你说这是割韭菜吗?我才干不出这种事呢。
小了,格局小了。
人家卖的课程,当然有用,一大把有人学了这些内容后赚到钱,或者提高了业务效率。肯定也有一部分人学了等于白学。
这个世界就是如此,一个班的学生,总有优生差生。任何课程都不能保证所有人有所收获,无论你怎么努力,只有20%的真正有收获。这就是二八定律,谁也改变不了。
等你知道的时候,人家已经赚完第一波红利开始卖课了。
记住,信息差不是永动机,它是消耗品。
你得一边跑,一边找新矿,还得防着别人偷你的矿。
02
第二要素,是杠杆。
普通人的努力是加法,牛人的努力是乘法。
你一天送12小时外卖,赚300块;人家一天直播2小时,打赏分成就3000块。
差距在哪儿?
图片
你卖的是时间,人家卖的是影响力。
时间只能卖一次,但影响力能无限复制。
再比如,你吭哧吭哧写代码,年薪30万;你老板用你写的代码融资,估值3个亿。
你赚的是工资,他赚的是资本泡沫。
十年前互联网创业大兴,不少老板就这么干,跟个概念,做个PPT就去路演,找几十个程序员写代码,然后就融到资了。
融资了也不思投入研发,先把别墅、豪车买了,抓紧套现。
人家也没心里负担,反正项目都要黄,一个领域里只能活头部一两家,想想自己根本没那实力去竞争,那还玩个毛,早下桌早爽。
这就是杠杆的威力——用别人的钱、别人的时间、别人的资源,撬动自己的目标。
怎么加杠杆?
三个方向:流量、资本、技术。
流量杠杆,参考李佳琦。一个人直播间喊“买它”,背后是团队选品、平台流量、供应链压价的全链条支撑。
你可能没那么强,但跟着李佳琦战略跑的人,有多少都赚翻了。流量来了,光喝口汤都顶你打工100年。
资本杠杆,参考某共享单车创始人。烧投资人的钱铺市场,赌赢了上市财务自由,赌输了下个风口再战。中途玩点操作还能提前套现跑路。
技术杠杆,参考OpenAI。一篇论文改变世界,一群博士撬动千亿市值。
但杠杆也是双刃剑,玩脱了容易变老赖。
所以,加杠杆的前提是——你得清楚自己撬动的是什么,以及杠杆断了之后会不会砸死自己。
比如某教育机构疯狂扩张,结果政策一变,直接崩盘。
杠杆,要稳,要准,要敢all in,但更得敢止损。
03
第三要素,是反人性。
什么意思?
别人追风口,你造风口;别人凑热闹,你卖门票。
举个极端例子,2015年股灾前,大妈都在炒股,真正的狠人早就在悄悄做空。
再比如,现在全网都在卷短视频,聪明人已经去搞短剧分销和海外TikTok搬运了。
反人性不是叛逆,而是提前预判群体的预判。
图片
怎么练?
第一,屏蔽噪音。
少看热搜,少刷鸡汤,少听“专家”分析。
多研究数据,多观察身边真实的需求,多和搞到钱的人喝酒。
第二,逆周期操作。
别人恐惧时你贪婪?不,是别人无脑贪婪时,你偷偷找退路。
比如楼市火热时卖房,教培火爆时转行,AI风口时教人防失业。
第三,养成“输家思维”。
先想清楚:如果这事失败了,我能不能承受?
而不是天天做梦“成功了我就如何”。比如你梭哈炒币,先问自己“归零了能不能睡桥洞”,而不是“暴富了买哪栋别墅”。
反人性的人,不一定每次都赢,但一定不会输光底裤。
04
第四要素,是不要脸。
这里的不要脸,不是让你坑蒙拐骗,而是放下清高,拥抱现实。
太多人跨不过阶层的核心原因是——太要脸。
比如:
觉得直播露脸丢人,结果错过带货红利;
认为送礼是巴结,结果客户被会来事儿的撬走;
害怕被熟人嘲笑,所以不敢尝试新项目。
而那些改命成功的人,早就悟透了一个真理——面子是穷人最贵的奢侈品,也是跨越阶层最大的绊脚石。
举个例子,某知识付费大佬早年做微商,朋友圈刷屏卖假包,被全网骂“不要脸”。现在人家公司做到市值几个亿,骂他的人还在打工还房贷。
不要脸的本质,是目标感碾压羞耻感。
但“不要脸”也有底线:
不违法;
不害人;
不违背基本道德。
除此之外,其他都是虚的。
05
最后一个要素,是运气。
对,就是运气。
所有教人逆袭的课程都会刻意淡化这一点,但现实是——没有运气,再牛的操作也可能扑街。
比如,同样的短视频创意,有人发就爆,有人发就凉,算法推不推你,纯看命。
再比如,十年前闭眼买房的人都赚了,但要是你当时首付差5万,现在可能差500万。
图片
但运气这东西,玄乎吗?
不,运气是可以被“设计”的。
怎么设计?
提高概率+抓住机会。
提高概率,就是多尝试、多踩坑、多曝光。
你发10条视频不火,发100条呢?谈1个客户失败,谈100个呢?
数量堆死质量,概率碾压玄学。
你所看到那些成功的,可能是幸存者偏差,1000个成功一个的那种。那你为什么不能直接干1000个呢?那成功的不就必然是你了吗。
就像买彩票,我全买,必中。
抓住机会,就是当风口砸脸上时,别犹豫,all in。
比如雷军做小米前,已经财务自由,但看到智能手机趋势,依然敢赌上全部声誉。
再比如,某个小老板在疫情期间转行做口罩机,半年赚了前十年总和。这个风险可能是直接送进去。
运气的真相是——你把自己变成磁铁,机会才会吸附过来。
06
最后,跨越阶层这事,就像打游戏——你以为自己在闯关,其实系统早就标好了价格。
有人靠信息差和杠杆冲上巅峰,但也可能因认知滞后一夜返贫;
有人靠不要脸逆袭,但也可能因底线丧失众叛亲离;
甚至有人靠运气暴富,但德不配财,最后千金散尽。
所以,跨越阶层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真正的赢家,不是那些冲得最快的人,而是冲上去还能站稳的人。
怎么站稳?
三个字:别膨胀。
看看某富豪榜上的名字,隔几年就换一波。
为什么?
因为很多人跨越阶层后,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开始乱投资、乱搞人设、乱挑战规律。
结果就是——
凭运气赚的钱,凭本事亏光。
所以,如果你真想改命,记住:
爬上去之前,先练好平衡术。
否则,高处掉下来的姿势,可比底层惨多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